top of page

专栏 | 一颗苹果胜过五星

对我而言,旅途中最幸福的一刻,不一定是景点有多壮丽,而是一天行程结束后,疲惫地回到房间时,房内灯早已点亮、窗帘半掀,一封写着你名字的小卡轻轻躺在枕头边。


那一刻,比起回到“短暂住宿”的过站,反而更像是投入“有人为你准备好”的怀抱。



很多人总以为,选酒店的关键是价格、地点或设备,实际上真正留住人的,往往是那些没列在订房网站上的细节——一杯刚好的迎宾茶、一张诚意满满的字条、一颗出乎意料的苹果。


在瑞士圣加仑的爱因斯坦酒店(Einstein St.Gallen),就曾遇见这样的巧思。楼梯转角不经意放着新鲜苹果,任人取用。从走廊到房间里的设计处处呼应爱因斯坦的故事,像是有意让人感受到,在这里,连知识都有温度。



那是一种被用心对待的感觉,比任何五星认证都打动人心。毕竟,那些让人想再回来的,都是“非卖品”的好感。


庆幸的是,愈来愈多酒店明白,旅客要的不只是睡一晚,更是“感觉被懂”。于是,各式“情绪加分策略”纷纷登场,从视觉到嗅觉、从味蕾到回忆,目的都只有一个——让你留下被照顾的感受。


还记得在巴厘岛某海滩酒店,入住时桌上那张卡,只有一句简单的“欢迎回家”,但就是这么一句,让人卸下旅途奔波的陌生感。这种情绪成本低,价值却高过香氛蜡烛。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金门饭店,桌上提供水果篮及当地特色小点,对比窗外炎热的天气,当下让人感受到“我在乎你的状态”,一下子就盖过全天景点的视觉收获。


还有些酒店会巧妙设计适合拍照的角落,不突兀、不过度商业化,而是融入当地元素,让旅客自然而然想拍下分享。这些影像与其说是回忆的留存,不如说是酒店品牌的免费广告。


但我现在更注重环保概念,不仅是从环保洗浴品、再生木制家具到不主动更换床单毛巾的提醒,还有酒店在“不打扰中”传达了一种尊重与同理心。当旅客与这份理念产生共鸣,自然也愿意继续给这样的品牌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高端酒店已导入AI与CRM系统,根据旅客过往偏好安排香氛、音乐、枕头类型,有些还提供“旅人日记”,鼓励房客写下这趟旅程的心情。当空间能读懂你,那就不只是住宿,而是一场默契的共振。


说实在地,把情绪养得饱满,就是下一场旅游经济的燃料。


如今的酒店,早已跳脱服务业的纯粹,反而像是“情绪制造业”。当顾客在社群上分享的不只是床有多大,而是“我觉得被疗愈”;当回头选一家饭店,不是因为价格,而是“那里让我放松”,这些就是悄悄累积在无声对话里的品牌价值。



下次在订房网刷着照片时,不妨想一想,你真正想找的是什么?


一张舒适的床当然重要,但更多时候,我想大家都希望能买到一种心安。而这种心安,来自于那些无声的苹果、小卡、灯光、气味,还有服务人员的贴心。


让旅人带走的,不只是行李,还有一点点被爱的记忆。它们或许不会被写进业绩报表,却可能是一间酒店最动人的投资。


专栏作者 -


文字:郭朝河

编辑:刘珮恩

照片:Toni Osmundson、Einstein St.Gallen、Alfiano Sutianto、Content Pixie、

Dave Photoz

馬可波羅雜誌

打赏
MYR

给个打赏吧,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马可波罗 Premier Travel|马来西亚中文旅游杂志​​

Wanderer |For the free-spirited travellers

创媒体 Innovation Media
马可波罗 PREMIER TRAVEL
  • Instagram
  • Facebook
wanderer
  • Facebook

©2018 by Innovation Media 创媒体(1281800_X)

GMBB GM-08-07 at No. 2, Jalan Robertson, Bukit Bintang,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