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专栏 | 月光艺术改变一座海岸

去年夏天,我参加台东为期两天的“月光・海音乐会”与“月光・海创艺市集”。白天在太平洋岸边的市集穿梭,傍晚坐在草地上,享受舞台各种表演,并静待月亮从海面升起。朋友说那两天像梦,但对我来说,它更像一场策展人细细铺陈的“生活设计”。


活动配合的是东海岸大地艺术节的十周年主题“成为流动的边界”。这场艺术节追求的并非硬体设施的堆砌,也不是观光行程的填鸭,而是以土地为肌理、自然为舞台,让艺术像种子那样,从土地长出来。


Audience gathered outdoors at night for a concert by the sea, under a cloudy, moonlit sky. Blue stage lights illuminate performers.

“我们如何用艺术语言把人留下来?”这是东海岸大地艺术节创立时不断思考的问题。所谓留下来,并不只是观光人潮的瞬间停驻,更是人才的回流与情感的重建——如何让在地青年愿意回来创作,如何让外来旅人想再来一次,甚至长住。这背后,是一种慢经济的实践,也是一种策展哲学的坚持。


当晚舒米恩、桑布伊及纪晓君等原住民歌手轮番上台,与其说在表演音乐,不如说他们在用声音讲述部落与山海的日常。草地上坐着当地原住民、暑假出游的年轻人、带着小孩的家庭,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很少人拍照打卡,反而都回归自然,以纯粹的人际互动感受氛围。月亮成了这场音乐会最豪华的舞台设计师,与每首歌构成一场场无法复制的即兴演出。这正是大地艺术节的美学核心:让自然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而非只是背景。


A woman sings energetically on an outdoor stage with musicians playing string instruments. There are blue skies and a dark canopy backdrop.

白天走过五件沿着花东海岸的地景艺术,都是艺术家在地驻村后创作的。有的用漂流木与竹子构筑的装置,有的结合部落故事的声音地景。各地艺术家与当地工匠共同创作,没有速成的作品,只有在时间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合作。


这些策展人做的不是展览管理,而是“关系设计”。他们设法让土地成为创作的母体,让每件作品都能说出一段与土地有关的故事。这种策展观让艺术节成为地方经济的慢火炉,不炫目也不即食,却能让热度绵延至日常。


Charles stands inside woven sculpture by the sea under a clear blue sky. Shoreline and grassy hills in the background; colorful buoys nearby.

这种“从土地长出来的艺术”,意外为地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记忆。尤其在后疫情时代,许多观光城市正在寻找差异化的旅游方式,比的都不是谁的建设多,而是谁能让人“真正感受到”这块土地的温度。


东海岸大地艺术节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答案。这不只是旅游行销,更是一种文化经济的在地实验。它没有高速的回报,但有深度的留存;它不靠名人打卡,而是靠地方与创意的默契,打造一个可持续的艺术生态系。活动结束后,有个小孩问妈妈,明年还能来这个音乐会吗?母亲笑着点头。这就是回馈好策展的最真实答案。


Charles in striped shirt and shorts stands on a sunny waterfront. A goat sculpture is nearby. Clear blue sky and ocean in the background.


专栏作者 -


文字&照片:郭朝河

编辑:刘珮恩

馬可波羅雜誌

打赏
MYR

给个打赏吧,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马可波罗 Premier Travel|马来西亚中文旅游杂志​​

Wanderer |For the free-spirited travellers

创媒体 Innovation Media
马可波罗 PREMIER TRAVEL
  • Instagram
  • Facebook
wanderer
  • Facebook

©2018 by Innovation Media 创媒体(1281800_X)

GMBB GM-08-07 at No. 2, Jalan Robertson, Bukit Bintang,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