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比咖啡还提神的,是历史与空间的余温
- peien4698
- May 8
- 3 min read
我并非咖啡爱好者,对那股微苦回甘的液体缺乏热情,但曾幸运到访过两家「全球十大最美咖啡馆」。
奥地利维也纳的中央咖啡馆(Café Central)位于市中心,开业超过150年,是一幢融合威尼斯与佛罗伦斯風格的宫殿建筑。对我而言,它并不只是供人短暂停留的咖啡馆,而是一座以19世纪建筑语言书写的公共客厅。

拱顶石柱、几何花砖、沉稳灯光,不疾不徐地划出边界。每日涌入大量观光客,但里头有一套自我调节的节奏,每张桌子都有安全距离,人潮中仍能保有优雅底线。
在这里,咖啡只是最低限度的消费门槛,真正诱人的是轻盈优雅的「非日常公共秩序」——不远处仿佛坐着弗洛伊德或卡夫卡,他们正在沉思或笔记,而你只需轻声点杯黑咖啡,就能共享这片文明的沉静。
走进布达佩斯的纽约咖啡馆(New York Café),像是穿越到另一个极端。与其说是咖啡馆,不如说它是奢华装饰的剧场舞台。

金箔栏杆、大理石柱、浮雕壁画在眼前层层叠叠,几乎到达视觉的饱和点。空间仿佛不断对人说话,不容任何人忽视它的历史与权威。
这里原是保险公司总部附设的咖啡厅,19世纪末起成为作家与诗人的据点,今天则是观光客名单上不可错过的经典。即使价格比市价贵上两倍,也无损人们愿意在这里点上一份匈牙利红椒炖牛肉佐琴音晚餐的决心。

我终于理解这些空间的魔力,让人愿意为一杯价值昂贵的咖啡买单。比起咖啡馆,它们像是一种都市经济模型的具象实践,化身成文艺据点及旅游地标,凝聚为创造周边经济的磁场。
例如,中央咖啡馆旁边就是霍夫堡宫、格拉本大道等历史景点,造就一条自然的文化动线。纽约咖啡馆所属的纽约宫酒店,近年更将整栋大楼打造成高级住宿与活动空间,吸纳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与品牌。

它们不只卖饮品,也贩卖语境、卖背景、卖可被记忆与分享的体验。
欧盟观光统计,一家历史咖啡馆的年产值可带动周边三至五倍的经济效益,从交通接驳、导览导游、纪念品、文创商品到文学活动、音乐表演、影视拍摄授权等。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欧洲多国竞逐「文化旅游」这块蛋糕时,这些有历史、有故事的咖啡馆,不再只是观光节目,而是具有长尾效益的城市行销资产。

即便不太喝咖啡,但这些地方依然让我心甘情愿停下脚步。有种「参与历史」的快感,一种由视觉、空间、氛围共同建构的美感经验。
而美感,正是最稳定的观光货币。
维也纳与布达佩斯都深谙此道。他们不会用「全球连锁咖啡」或「咖啡评鉴金赏」来大声宣传,仅会用一段段与政治、文学、艺术纠缠不清的故事,或一场场令人屏息的空间设计,让旅人心甘情愿在这里拍照、书写与想像。
这不正是旅游经济最理想的状态吗?让人甘心为一杯不算便宜的拿铁买单,因为你知道买的不是咖啡,而是历史的一小口余温。
对我而言,这样的空间比咖啡还要提神。
专栏作者 -
文字:郭朝河
编辑:刘珮恩
照片:Yoav Aziz、Karl Fredrickson、Tofan Teodor、Sam Szuchan、Jonathan Borba